陈芋汐与全红婵:跳水双星的背后故事与挑战
深入探讨陈芋汐与全红婵在跳水运动中的挑战与成就,以及她们如何面对身体发育、伤病和网络暴力的多重压力。

陈芋汐与全红婵:跳水双星的背后故事与挑战
在跳水的世界里,陈芋汐和全红婵是两颗耀眼的星。她们的每一次跳跃,都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。然而,背后的故事,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辛。
身体发育的挑战
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,身体发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陈芋汐在东京奥运会周期就遭遇了这一问题。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,使得她多年训练的动作需要重新调整。为了找回平衡感,她每天要加练上百次起跳,严格控制饮食,即使胃疼也只敢啃半块全麦面包。
伤病的困扰
过度训练导致陈芋汐患上了髌腱炎,严重时连上下楼梯都费劲。德国康复专家的肌效贴也只能暂时止疼,而根儿上的伤,则需要靠自己硬扛。全红婵同样深受伤病困扰,距腓前韧带损伤、腰椎陈旧性损伤,训练后得冰敷40分钟才能下床,连拧瓶盖都要靠工具。
网络暴力的压力
2021年东京奥运会,全红婵一战封神拿了金牌,陈芋汐拿银牌。从那以后,她好像就被钉在了“第二名”的标签上。只要全红婵参赛,大家眼里就只剩金牌得主。没人看陈芋汐的动作完成度多高,没人问她为了稳住状态付出多少,只怪她“没拿第一”。更离谱的是,2025年全国冠军赛,她以413.85分拿了冠军,评论区却依然是阴阳怪气。
共同的奋斗
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关系,从来不是“对手”。巴黎奥运会上,全红婵拿了冠军,却没那么开心,抱着她说“你真的很棒”。陈芋汐也说,“遇到全红婵是幸运的,没有她,我的运动生涯可能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。”她们是双人跳的搭档,一起拿过世界冠军;是单人赛的对手,互相推着对方突破450分的大关;更是中国跳水队的战友,一起撑起女子10米台的半边天。
结语
我们总爱叫她们“天才”“梦之队”,却忘了她们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。她们要熬过身体发育的“生死关”,要扛住日积月累的伤病,要顶住为国争光的压力,还要面对莫须有的网暴。陈芋汐的处境,是中国跳水运动员的缩影——荣光背后,全是不为人知的坚持与牺牲。而全红婵的那句“她一直很辛苦”,则是最真诚的见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