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游泳冠军到水警精英:杨辰的水上人生
探索杨辰如何从全国游泳冠军转型为上海水警,讲述他在水上安保工作中的挑战与成长,以及他对上海水域的深厚情感。

从泳池到警船:杨辰的职业转变
杨辰,曾是中国国家健将级运动员,2016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季军,上海市第十五届市运会冠军。退役后,他选择成为一名上海水警,继续在水上发挥他的专业技能。
首次大型水上赛事安保
在2025年上海帆船公开赛中,杨辰首次参与大型水上赛事的安保工作。他坦言,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。为了确保赛事的安全,他和同事们进行了严格的前期训练和排练,特别是在队列前进、O型绕桩、S型走位等方面进行了加强。
与水的深厚缘分
杨辰与水的缘分始于七岁那年,第一次接触游泳就爱上了这项运动。从市运会冠军到全国游泳冠军赛季军,他的游泳生涯充满了辉煌。退役后,他选择成为水警,延续了自己与水的缘分。
身份转换的挑战
从游泳运动员到水警,杨辰面临着身份转换的挑战。他坦言,泳池内的竞速能力与开放水域的不确定性截然不同,而且水警还需要提高与群众、船员的沟通能力。幸运的是,他的师父和师哥师姐给予了他很多帮助,让他逐渐适应了新的角色。
对上海水域的熟悉与见证
杨辰从小就知道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,见证了上海的发展。进入工作后,他在日常巡逻中一点点去熟悉这些水域,分清上下游,了解涨水落水的变化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国际水上赛事在上海举办,这也足以看出上海的治理成效。
在前辈指引和实战中成长
自去年8月入警以来,杨辰已经在水警岗位上工作了大半年的时间。他坦言,入警前是充满期待的,但真正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后,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。他深刻体会到了在日常工作中要心细、多观察、多思考的重要性。
继续阅读
在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上,中国游泳队在男子4*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中表现不佳,最终位列第九,无缘决赛。本文深入分析了比赛中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。
12岁的中国游泳新星于子迪在新加坡游泳世锦赛中表现抢眼,引发关于参赛年龄规则的广泛讨论。世界泳联表示暂不考虑修改规则,支持年轻运动员的成长。
中国选手覃海洋在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蛙泳决赛中,从第8道出发,凭借强大的后程发力,以2:07.41的成绩夺得金牌,展现了非凡的战略与专注。